7月8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大會匯聚了知名專家、頂尖投資機構、優秀人工智能企業和網絡安全企業,共同探討資本與產業的協同路徑,聚焦產業、資本、安全新生態的構建,展望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廣闊前景。
在構建AI產融新生態論壇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等多位嘉賓,從業界角度介紹人工智能在城市數字化轉型中的無限可能,由城市視角的生產(經濟)需要和進化視角的產業繁榮,反映城市策源和人工智能相互促進、共同激發的強大新動能。
李彥宏:AI,影響未來人類發展的變革力量
開幕式上,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出席并發題為“人工智能:影響未來人類發展的變革力量”的演講。他表示,關于人工智能的探討以往多集中在對經濟和倫理的探討,但是對社會價值的討論不多。人工智能的社會價值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值得社會各界認真對待。
李彥宏認為,人工智能將會是影響未來40年人類發展的變革力量。這個力量今天正在不斷的積蓄,在交通、金融、工業、能源、媒體等各行各業,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都給出了行業數字化升級的新思路和新解法,甚至已經開始重塑整個行業的面貌,進而影響人類社會的未來。
人工智能給行業和社會帶來的變革,最終是為了服務于人。李彥宏表示,人工智能存在的價值是幫助人、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替代人。技術只有服務于人、服務于社會,產生更多的正向價值和貢獻,才真正有意義。
梅宏:實現數字化轉型要徹底理解開放創新
“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家戰略,也是時代必然。其中重要途徑就是培育數字要素市場?!敝袊茖W院院士梅宏表示,“我們國家數字化轉型正如火如荼,但也觀察到不想、不敢、不會的現象仍然存在。要解放思想,實現觀念的轉換,建立互聯網思維。同時也要認識到,教育周期是長期過程,還要培養未來人才?!?/span>
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算法開源和數據開放。他舉例說,從早期的開放數據到后來的開放算法,再到現在的開源框架,高質量開放開源促進深度學習算法的突飛猛進,“今天人工智能的輝煌離不開開放創新,這也是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手段?!?/span>
梅宏認為,應重視開源創新,有助于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新體系,促進我國數字化轉型和數字經濟發展。具體而言,要理解把握“開放、共享、協同、共治和奉獻”的開源精神,積極融入國際開源社區,站在巨人肩膀學習發展,同時建設中文開源社區,特別是針對國家重大戰略的領域在學習實踐中逐步成長壯大,伺機實現引領發展。
胡厚崑:AI從“天上的云”變成了“地下的雨”
“上海市民服務熱線12345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用到類似自動派單、語義識別、情緒感知等,反應速度大大加快。12345熱線平均一個月要處理60多萬單的咨詢,沒有效率的提升,是不可能辦到的?!比A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說,“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城市服務的力度和溫度都提升了?!?/span>
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處在一個關鍵的時間點上,它從“天上的云變成了地下的雨,它將改變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睂ΜF階段人工智能的發展,胡厚崑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匯聚各方力量,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的計算中心為代表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讓AI的算力像水和電一樣成為一種新的城市公共資源,讓智能觸手可及,讓算力成為一種可廣泛獲得能負擔得起的公共資源。要合理規劃,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規劃和建設應該在算力需求集中的地方,而不應該漫天撒網,尤其要避免重復性建設。
第二,技術要扎到根,根深才能葉茂。我們應該大力發展“根技術”,尤其是處理器、AI、計算框架等,增強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韌性。
第三,突破當前AI普惠的瓶頸。當前的瓶頸,不在技術的發展,也不在應用上,而是在于開發的效率。效率太低,開發太慢,嚴重地阻礙了技術和應用的結合。華為用超大規模的預訓練模型,來解決這個問題?;陬A訓練的大模型,開發者只需要少量的行業數據,就可以快速開發出精準度更高、方法能力更強的系統。
董明珠:AI智能化讓制造業如虎添翼
通過實踐,格力電器已經實現了“黑燈工廠”——無人化工廠,原來要上萬人的工廠現在只需要1000多人?!皵底只ㄔO給我們帶來最大的改變,是精度、質量和效率顛覆性的變化?!倍髦檎f,“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和高校及人工智能專家都有長期默契的配合?!?/span>
現在要進入零碳排放的時代,而空調領域耗電達到全用量的15%。董明珠介紹,格力電器用9年時間研發出“零碳源”技術,在全球溫度不斷上升的時候,如果都用上這樣的技術,會讓全球溫度降低0.5度。此外,‘零碳源’和傳統技術比,原先100萬元的電費用上新技術后只要20萬元?!痹谒磥?,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不屬于傳統企業,而是和傳統企業完美結合,才能實現真正數字化的時代。
董明珠說,格力曾經提出“科技助力打造人與自然生命的共同體”。作為一個傳統制造業者,她表示,如果工業用數字化來改變的話,工業會得到更大的騰飛,更能滿足技術革命和創新。
AI加速賦能百業,助推城市數字化轉型
爆發式增長的人工智能,正重塑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各環節。今年初,上海市政府正式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以推動“經濟、生活、治理”三大領域全面轉型、整體提升,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義。
AI與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關系可以歸結為兩點,一是人工智能是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量;二是城市作為最大的應用場景,在轉型過程中,不管是經濟、生活還是治理數字化的轉型,都為AI技術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多用武之地。
截至2020年,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形成較為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全年規上產業規模達到2246億元,實現50%左右逆勢增長,行業復蘇態勢明顯,2018-2020年年均增速29.5%。爭取“十四五”期間規上產業規模年均增長15%左右,2025年達到4000億元。
先鋒北京,勇闖未知的人工智能世界
當前,人工智能是國際競爭新焦點,國家經濟發展新引擎。2017年,我國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多個角度描繪了建設世界人工智能強國的藍圖。北京市政府也于2017年底發布了十大重點發展的高精尖產業,其中之一就是人工智能。
6月9日,北京啟動了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這代表北京這所城市背靠優秀科研力量在探索人工智能方面展現出了自信。進入二十一世紀開始,中國依托于科技、互聯網的力量,在國際上的脊梁越來越硬,而北京就是人工智能時代啟航時期的先鋒。
北京現在開啟了全市區域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對應的是北京的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而舉辦在即的“科技冬奧”,就有人工智能科技創新應用。同時,北京也在創建“智慧城市”,這次創造“智慧城市”,不僅僅是要成為全國范圍內的一座“智慧城市”,還要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智能經濟標桿城市。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挑戰,甚至可以說是國際上大城市之間的又一次新的角逐。
李志起:要發展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未來產業
北京志起未來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未來產業是基于前沿和重大的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業,是決定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未來產業具體指哪些產業?李志起列舉,人工智能、深空探索、深海探索等等都是未來產業。此前北京提出的十大高精尖產業,也是未來產業。
李志起認為,未來產業確實是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引擎,甚至可以大膽地說,它是決定中國經濟命運的關鍵一招,大國命運還是城市命運,最終是靠未來產業的速度、規模和回報拉開差距的。
在北京“兩區”建設中,很多政策已經突破了北京市的權限,跟中央部委甚至國家的層面有很大的關系?;诖?,李志起認為,“兩區”建設的成敗,就在于政策創新的力度、制度創新的力度。
如何做好北京未來產業的創新?李志起提出“切中”,既要與國際規則對標,也要跟中央的戰略任務對標,還要跟北京的現實情況對標。北京不能盲目地簡單地復制和拷貝其他地區的做法,因為北京有其特殊性,必須做好三個“切中”。
如何才能幫助、引導和支持未來產業發展得更好?
李志起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在把重點放在引進大企業、好企業上,但他認為理念需要轉變,“兩區”建設,不但要成為全球優秀產業的聚集區,還要把產業鏈、價值鏈往高端發展。
“我們的發展不能靠存量的搬家,一定要培養自己的種和苗,這才是我們的未來,”李志起提出,要從選擇性地支持到發展方向的引導,從重視應用層面到強化技術研究,從鼓勵支持到允許企業試錯。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成立
家中外企業>合作伙伴
款全新產品>全案策劃
全新上市公司>業績之王